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使数据成为企业核心资产。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175ZB,其中70%的数据需转化为业务价值。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智能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先进算法和工具,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社会需求极为旺盛。企业对兼具数据分析能力与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传统岗位如“数据分析师”已分化为“AI产品经理”“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等细分角色。据预测,全球数据分析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以每年超10%的速度增长,表明智能数据分析与应用相关人才的市场需求旺盛且呈上升趋势。“智能数据分析与应用”微专业精准对接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缺口,就业前景广阔,且具备长期职业成长空间。
一、培养目标与结业要求
(一)微专业名称与合作单位
专业名称: 智能数据分析与应用(微专业)
合作单位:湖州市物联网应用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按照《湖州学院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适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植根湖州,面向浙江,融入江浙沪,培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的知识为基础,在学生原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增加数据采集、清洗、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在各学科的应用过程中运用“数据+学科”的思维,培养交叉领域人才。培养对象面向全日制理工类专业学生为主,也欢迎其他感兴趣的全日制本科生修读。
(三)微专业特色
“智能数据分析与应用”微专业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工程专业。瞄准行业需求,以大数据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学生原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学术领域、研究方向和核心素养,开设一组智能数据分析方向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行业要求的职业技能要求,成为能够胜任行业岗位职责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商业智能分析师、机器学习工程师、AI产品经理等岗位,职业发展路径多样,能从初级职位逐步晋升至高级管理岗位,如数据分析主管、数据合规专家、首席数据官等。
(四)班级设置及师资力量
第二届智能数据分析与应用微专业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进行招生,计划招生一个班级,招生人数20-25人。
二、学制、证书及考核
(一)学制和修业期限
学制和修业期限为2个月。
(二)最低结业学分和结业证书
完成微专业课程15学分,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单列成绩单,计入学生学业档案。达到微专业结业要求者,由学校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未达到结业要求者,可根据《湖州学院本科生课程替代与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将修读合格的课程学分替换为专业任选课学分或课外学分。微专业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微专业不影响原修读专业的课程学习及学分获取,也不影响原修读专业的毕业及学位授予。
(三)课程考核
本微专业班级将由学校和企业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等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开课时间
从11月8日开始,利用周末及晚上授课,原则上周一-周四安排3学时,周六白天9学时,晚上3学时,周日8学时,每周拟安排32学时。课程安排在2025年11月~12月,具体课表待报名结束后另行通知。
(五)报名方式
报名请加群:
联系人:张老师13867289504
截止时间:2025年11月7日
三、课程设置
本微专业共设置4门课程,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3门,实践课程1门,课程名称、学分、课时、开设学期及考核方式等如表1所示。
表1 微专业课程设置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时 | 开设时间 | 考核方式 |
1 | Python与数据科学基础 | 4 | 64 | 2025.11-12 | 考查 |
2 |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 4 | 64 | 2025.11-12 | 考查 |
3 | 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实践 | 3 | 48 | 2025.11-12 | 考查 |
4 | 深度学习与应用实践 | 4 | 64 | 2025.11-12 | 考查 |
| 合计 | 15 | 24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