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学院“地理信息技术”微专业招生简章(第二期)

发布者:电子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7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集成传统测绘、空间定位、遥感探测与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支撑。本微专业紧扣技术发展趋势与地方产业需求,系统性地围绕传统测绘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GIS技术五大核心板块,构建了从基础原理、技术方法到操作实训的完整教学链条。通过本微专业的培养,旨在使学生不仅初步掌握地理信息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更能强化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的技术实践能力,并初步具备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最终,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对区域发展、城市规划、资源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湖州及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信息产业升级与智慧城市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与结业要求

(一)微专业名称与合作单位

专业名称 : 地理信息技术(微专业)

合作单位: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按照《湖州学院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适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植根湖州,面向浙江,融入江浙沪,培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在学生原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按照地理信息基础技术能力-地理信息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对无人机航测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绘与测量、3S技术城市规划等知识和技能培养地理信息领域人才。

(三)微专业特色

“地理信息技术”微专业紧密对接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学校在地理科学、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优势,构建“理论基础+技术实训+系统开发”三位一体的能力培养体系。专业以“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SS)为核心,围绕测绘测量、空间定位、摄影测量、卫星遥感与GIS开发五大方向,系统培养学生从数据采集、处理到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全链条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突出“强实操、重场景、融地方”的特色,实验实训学时占比达60%,引入虚拟仿真、无人机航测、室内定位开发等前沿技术,结合湖州本地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实际案例,开展项目化教学。考核采用“理论+实操”双轨模式,强调综合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区域发展中地理信息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班级设置

届智能数据工程与标注技术微专业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进行招生,计划招生一个班级,招生人数20-25人。

二、学制、证书

(一)学制和修业期限

学制和修业期限为2个月。

(二)最低业学分和结业证书

完成微专业课程15学分,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单列成绩单,计入学生学业档案。达到微专业结业要求者,由学校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未达到结业要求者,可根据《湖州学院本科生课程替代与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将修读合格的课程学分替换为专业任选课学分或课外学分。微专业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微专业不影响原修读专业的课程学习及学分获取,也不影响原修读专业的毕业及学位授予。

(三)课程考核

本微专业班级将由学校和企业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等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开课时间

118日开始,利用周末及晚上授课,原则上周一-周四安排3学时,周六白天9学时,晚上3学时,周日8学时,拟安排32学时。课程安排在202511~12月,具体课表待报名结束后另行通知。

(五)报名方式

报名请加群: 

联系人:张老师13867289504

截止时间:2025117

三、课程设置

本微专业共设置5门课程,课程名称、学分、课时、开设学期及考核方式等如表1所示。

1 微专业课程设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时

开设时间

考核方式

1

基础测绘技术与应用

3

48

2025.11-12

考查

2

空间定位技术原理与应用

3

48

2025.11-12

3

摄影测量技术与应用

3

48

2025.11-12

4

卫星遥感技术原理与应用

3

48

2025.11-12

5

GIS技术原理与应用

3

48

2025.11-12

 

合计

15

240